微生物16S多样性&非靶向代谢多组学联合大促!!!
组学发文快,就选16S+代谢
活动时间:2020年5月15日-2020年8月31日
活动详情:
16S微生物多样性+GCMS非靶向代谢 798元/样
16S微生物多样性+LCMS非靶向代谢 998元/样
样本数量:20个及以上,赠送16S+代谢组关联分析
项目案例一
英文标题:Rhizosphere microorganisms can influence the timing of plant flowering
中文标题:植物根际微生物对开花时间影响的研究
发表期刊:Microbiome 影响因子:10.465
主要技术手段:16S微生物多样性、GC-MS非靶向代谢组
合作单位: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
研究背景:植物物候学对生物圈具有重要的生物、物理和化学作用。物候驱动因素已被大量研究,但植物微生物群,特别是根际微生物群的作用尚未被研究。
实验设计:
主要结果:根际微生物群落可以调节拟南芥的开花时间。根际微生物通过硝化作用增加和延长氮的生物利用度,将色氨酸转化为植物激素吲哚乙酸(IAA)来延迟开花,从而抑制开花基因的表达,并且刺激植物进一步生长。通过在水培培养物中添加IAA证实了这种代谢网络。作者找到了一条新的土壤微生物影响植物开花时间的代谢通路,揭示了土壤微生物对植物的关键作用。这为实际应用开辟了多种机会,从帮助减轻气候变化和环境胁迫对植物的影响(例如异常温度变化、干旱、盐分),到利用微生物菌剂控制植物特性来增加作物潜力。
Lu Tao, Ke Mingjing, Lavoie Michel et al. Rhizosphere microorganisms can influence the timing of plant flowering.[J]. Microbiome, 2018, 6: 231.
项目案例二
英文标题:Silver Nanoparticles Alter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s and Metabolite Profiles in Unplanted and Cucumber-planted Soil
中文标题:银纳米颗粒改变种植和未种植黄瓜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代谢物谱
发表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影响因子:7.149
主要技术手段:16S微生物多样性、GC-MS非靶向代谢组
合作单位: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研究背景:工程纳米材料对环境影响的评估十分必要。作者将100 mg/kg的银纳米颗粒(AgNPs)添加到土壤中,并种植黄瓜(Cucumis sativa)培养60天。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和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和相关代谢产物的响应。
实验设计:
主要结果:AgNPs暴露在种植和未种植黄瓜的土壤中均显著提高土壤的pH值,同时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发生了变化,与碳、氮和磷循环功能相关的重要细菌群被破坏。土壤代谢组学分析表明,AgNPs改变了种植和未种植黄瓜土壤中的代谢产物谱。显著变化的代谢物参与糖和氨基酸相关的代谢途径,表明碳和氮代谢紊乱,与细菌群落结构结果一致。此外暴露于AgNPs后,在种植和未种植黄瓜的土壤中几种脂肪酸显著降低,表明纳米粒子对微生物细胞膜施加了氧化应激的影响。这些结果为理解AgNPs暴露对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生物学和生化影响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有助于了解这些材料在环境中带来的风险。
Silver Nanoparticles Alter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s and Metabolite Profiles in Unplanted and Cucumber-Planted Soils[J]. Environmental ence & Technology, 2020, 54(6):3334-3342.
项目案例三
英文标题: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Changes in Prokaryotic Communities in Artificial Pit Mud during Chinese Baijiu Production
中文标题:中国浓香白酒生产过程中人工窑泥中原核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变化
发表期刊:mSystems 影响因子:6.519
主要技术:16S微生物多样性、GC-MS和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
合作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科学研究所
研究背景:浓香型白酒(SFB)通过在窖泥内发酵,获得了其特有的风味。窖泥中的微生物是产生风味酯的关键前体。20多年的天然窖泥熟化时间,促进了人工窖泥(APM)在较短的时间发生熟化。然而,有关APM微生物动力学的分子基础和SFB酿造过程中相关功能变化的研究还是有限的,且这种变化在高质量SFB生产中的作用仍然知之甚少。
实验设计:
主要结果:本文利用16S微生物多样性、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GC-MS和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了新酒窖至第四批酿造前的APM成熟情况。共检测到36个原核类和195个属。随着APM的成熟,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的相对丰度逐渐降低。随着APM的成熟,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的相对丰度逐渐降低。尽管扩增子测序和qPCR都显示梭状芽孢杆菌的丰度增加,但在第一批和第四批APM样本中,大多数梭状芽孢杆菌的蛋白水平是相似的。6个属与SFB样品中8种或8种以上的主要风味化合物相关。功能预测表明,第四批APM样品中的原核细胞群参与有机酸代谢,在相应的代谢途径中检测到较高浓度的蛋白质和代谢产物。这种多组学方法鉴定了APM成熟过程中特定微生物种类、蛋白质和代谢物丰度的变化,对APM培养技术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Liu M K, Tang Y M, Guo X J, et al. Structural and Functl Changes in Prokaryotic Communitiesn Artificial Pit Mud during Chinese Baijiu Production[J]. 2020.
典型分析结果展示
近期合作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