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计划”首开我国科技人才引进的先河,自1994年实施至今,共引进培养优秀人才2145人,不仅顺利实现了中科院高端人才队伍的“代际转移”,也为国家引进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科技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
“千人计划”是继“百人计划”之后,首个国家级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2008年12月启动至今,已引进4180余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其深入实施和梯次引进,带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人才归国潮,加速了国内高层次人才的集聚。
“万人计划”于2012年9月实施,主要是对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相关重大人才工程进行整合打包,计划用10年时间遴选1万名左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从国家层面提供特殊支持。“千人计划”面向国际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万人计划”则立足国内支持本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从“百人计划”、“千人计划”到“万人计划”,我国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国家层面
院士
院士,即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两个荣誉称号可以说是代表了中国科研界的最高水平。这两个称号有多牛,相信小伙伴们也都是知道的。
千人计划
“千人计划”,全称是“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从2008年开始,中央决定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用5-10年的时间,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和各种企业等,引进并重点支持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千人计划”分为创新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前者是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引进的人才,后者是企业引进的人才。
除此之外,中央还施行了“青年千人计划“,即“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与“千人计划”不同的是,“青千”主要是引进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或者进行过博后研究,愿意回国发展的青年人才。“千人计划”一般俗称“大千人”,而“青年千人”俗称“小千人”。
“千人计划”主要面向国外的高层次人才,吸引他们回国创业。截至目前,“千人计划”已经分批引进6000余名高层次人才,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一批重要生力军。
万人计划
“万人计划”全称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是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并行的国家人才工程,任务是支持本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万人计划”的目标是从2012年起,用10年的时间,遴选1万名左右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并给予特殊支持。
该计划体系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为具有冲击诺贝尔奖、成长为世界级科学家潜力的杰出人才;第二层次为国家科技和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领军人才,包括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教学名师;第三层次为35岁以下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拔尖人才。
范围主要包括杰出、创新、创业、工程、哲学、教学名师、
青年拔尖等7类人才。
其中,创新、创业、工程、拔尖等人才有来自企业的人才,
其它人才几乎来自院校派,即跟前3类人才来源相同,
其中创业类人才又多数来自院校派。
“万人计划”有可能将来成为最难入选的综合类人才计划,
万人计划每两年选拔1次,
涉及人多,领域宽,部门多,包括7个类别,3个层次。
“万人计划”杰出人才,“按需支持”,
一人一议,第一届6人入选,目前最难入选。
“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第一届272人,第二届622人。第三届720人。
“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第一届52人,第二届336人。第三届367人。
“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第一届94人,第二届200人。第三届215人。
“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第一届101,第二届98人。第三届195人。
“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第一届96人,第二届97人。
“万人计划”拔尖人才,第一届275+77人,第二届138+51人。第三届138人。
部委层面
长江学者
长江学者是指获得“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科研工作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香港李嘉诚基金会为提高中国高等学校学术地位,振兴中国高等教育,于1998年共同筹资设立的专项高层次人才计划,该计划包括实行特聘教授岗位制度和长江学者成就奖两项内容。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是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分为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项目,每年支持聘任150名特聘教授,50名讲座教授;特聘教授聘期5年,讲座教授聘期为3年。
杰青
杰青,全称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为了促进青年科学和技术人才的成长,鼓励海外学者回国工作,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而特别设立的科学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每年资助优秀青年学者160名左右, 每人资助经费一般为400万元,研究期限为4年。
优青
优青,全称是“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俗称“小杰青”。是“杰青”的铺垫性科技支撑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之间形成有效衔接,促进创新型青年人才的快速成长,主要支持具备5~10年的科研经历并取得一定科研成就的青年科学技术人员,在科研第一线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基础研究。
百人计划
“百人计划”是中国科学院从1994年开始启动的一项高目标、高标准和高强度支持的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在2015年百人计划20周年之际,百人计划正式更名为率先行动“百人计划”,重点支持三类人才:学术帅才、技术英才和青年俊才,进一步提高我院的科技队伍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百人计划对于优秀人才以最高达1000万元的经费支持。其中主要包括科研经费,仪器设备费和住房补贴费。百人计划推出二十余年来,为我国、我院引进和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科技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探索出一条适应我国国情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新途径。
此外还有
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
中国博士后基金委“优秀博士后”、
科技部的“973首席科学家”、
“863首席科学家”
此外,还有政府层面上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
“国家科技功臣”、“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等。
还有行业内人才,如教育部的
“国家教学名师”、
“全国优秀教师”、
“全国师德先进个人”、
“全国模范教师”,
纺织行业的“中国纺织学术大奖”获得者、
“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奖”获得者,
铁路系统的“茅以升铁道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妇联的“三八红旗手”
等等,不一而足。
更加多如牛毛的是市级和校级的人才称号:
在省级层面,
省级:攀登学者(辽宁)、泰山学者(山东)、燕赵学者(河北)、中原学者(河南)。
在市级层面,
广西桂林的漓江学者
福建泉州的桐江学者
浙江杭州的西湖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