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体专题|Olink 超灵敏蛋白质组学加速神经领域无创型蛋白标志物开发

转自Olink Proteomics



#外泌体#
研究背景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hicles, EVs)是由细胞释放或从质膜伸出/突入外部环境的膜质囊泡。EVs介导许多生物过程、疾病进展、免疫反应、肿瘤形成以及细胞交流。EVs存在多种尺寸(纳米-微米),并根据其尺寸被命名为不同的名称(如外泌体、微囊泡、大囊泡、中间囊泡等)。每种类型的EVs内部都含有核酸和蛋白质(即Cargo)。


蛋白Cargo包含代表健康和疾病的重要标志的生物标志物。EVs不仅可以反映来源细胞的内容物,还可以体现来源细胞的生理病理状态,由于其形态小, 易透过血脑屏障,在病变早期即发生变化,检测方便,故可作为神经系统疾病非侵袭性的诊断工具,已逐渐成为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研究的热点。



图片

笔者感悟:


目前,由于EVs分离以及获取数量有限,低样本量以及低蛋白浓度,使得基于传统方法EVs蛋白标志物研究,仍然面临较大。近年来,随着Olink PEA技术超灵敏高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出现,有望全面表征EVs蛋白特征,给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伴随着神经系统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EVs在未来很有可能成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新型「武器」,在相关临床诊断中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接下来通过以下案例,小编带大家一起看一看Olink PEA技术如何加速基于EVs神经领域蛋白生物标志物研究。


图片

案例一  

开发细胞外囊泡生物标志物作为区分良/恶性胶质瘤的无创诊断工具


图片


在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恶性肿瘤中,脑胶质瘤最为常见原发性脑肿瘤,其诊断和治疗也最具挑战性的癌症形式之一。按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划分:低级别胶质瘤(WHO I和II级),为预后良好的胶质瘤,高级别胶质瘤(WHO III和IV 级),这类肿瘤为恶性肿瘤,预后较差。这类肿瘤良恶性区分,诊断要依赖于手术后的病理诊断,目前依赖于活检或肿瘤切除后获得的组织样本。然而,因为病理诊断手术后并发症(如神经损伤、出血、感染)的风险相当大,使得脑肿瘤是最难以进行活检诊断的肿瘤之一。从而导致肿瘤治疗延迟,并最终导致糟糕的患者结局。已有研究表明,早期发现与诊断脑胶质瘤是提高胶质瘤病人预后的核心环节。因此寻找脑胶质瘤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及判断预后的指标至关重要。

   

细胞外囊泡作为一种潜在的液体活检生物标志物受到了广泛关注,因为它们代表了「细胞起源的缩影」。来自瑞典隆德大学的研究者使用了尺寸排阻色谱法(SEC)、以及超灵敏的邻位延伸分析技术对脑肿瘤患者群体队列进行研究,寻找肿瘤来源的血浆外囊泡(plEV)蛋白生物标志物,用于良恶性胶质瘤的区分。通过对136例患者在基线(术前)和术后3周(术后),肿瘤治疗开始前采集纵向血浆样本。该队列包括疑似脑肿瘤病变患者(n=136),根据临床常规通过手术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其中69例患者被诊断为恶性(WHO IV)GBM, 17例患者被诊断为低级别良性(WHO II)星形细胞瘤(以下简称LGG)。


图片


通过使用SEC从所有患者中分离plEV,并使用基于PEA技术的超灵敏分析技术对蛋白质组进行检测。研究者同时分析检测了Olink Target 96 oncology II以及CVDIII两个panel183个蛋白,检测panel是根据已知参与胶质瘤生物学或潜在的外囊泡分类而选择的。使用线性回归并校正年龄(GBMLGG组之间没有性别差异),共有12plEV相关蛋白在GBMLGG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 0.05),其中一半在98%以上的plEV样本中检出。在调整多次检测时,特别是syndecan-1 SDC1)在GBMLGG之间差异显著,而integrin beta chain-2 ITGB2)表现出强烈的趋势,但不显著。值得注意的是,SDC1ITGB2是单通道I型膜蛋白,这表明它们是潜在的EV表面生物标志物。


为了探讨plEV诊断的准确性,研究者进一步建立了ROC曲线。ROC分析显示,血浆EV-SDC1 plEV SDC1)可区分GBMLGG患者,其AUC值为0.81 95% CI: 0.69-0.93),敏感性为71% 95% CI: 44%-89%),特异性为91% 95% CI: 81%-97%)。血浆EV-ITGB2 plEV ITGB2)的AUC0.77 95% CI: 0.65-0.88)的敏感性为65% 95% CI: 38%-86%),特异性为71% 95% CI: 58%-81%)。


图片



研究者进一步通过定量免疫ELISA分析来验证来自PEA检测的神经胶质瘤队列中的plEV SDC1数据。基于ELISA方法的plEV SDC1定量检测可以区分GBM和LGG患者,但是 ELISA的灵敏度低于PEA。为了进一步探索plEV SDC1的来源是否是GMB细胞,研究者匹配来自plEV SDC1低、中、高的患者的肿瘤,SDC1在配对plEV中的表达与肿瘤样本密切相关。研究者观察到plEV SDC1低水平患者几乎没有染色,而plEV SDC1中高水平患者的肿瘤信号有限且强烈。为了进一步研究plEV SDC1水平与肿瘤状态之间的相关性,在开始肿瘤治疗前的术前和术后21天对GBM患者的plEVSDC1进行了评估(n=15)。总体而言,结果显示术后plEV SDC1显著下降。该研究支持了循环血浆外囊泡plEVs作为胶质瘤非侵入性诊断和监测工具的可能性,该应用有望进一步改善癌症患者早期诊断。


案例二

神经外泌体生物标志物发现艾滋病毒引发神经认知障碍具有性别差异


图片


在缺乏抗病毒治疗的情况下,大量艾滋患者可能会经历严重的认知障碍,这是由于长期的艾滋病毒感染对大脑的损害造成的,这被称为艾滋病毒相关的神经认知障碍 (HAND) 。尽管进行了有效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毒感染患者的认知障碍仍然存在。诊断和监测艾滋病毒相关的神经认知障碍 (HAND)需要专门的神经心理测试。虽然脑脊液 (CSF) 被认为是最接近神经病理学的,但它需要一个侵入性的过程。为HAND找到一种便宜、客观、无创的生物标志物不仅有助于诊断,而且有助于监测治疗或治愈后神经元健康的潜在恢复。


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实验室和医学院的科研人员,利用神经元特异性细胞表面抗体L1细胞粘附分子从血浆中分离出神经元来源的外泌体 (NDEs)。对来自通过血浆中的神经元外泌体发现HAND认知障碍的生物标志物。使用Olink Target 96 Neurology 以及Neuro Exploratory panel 对 80份来自血浆样本的NDEs进行检测。该队列包括男性(n=29)和女性(n=51),根据HIV以及认知状态,分成四组,包括HIV阴性神经心理正常(NPN),HIV阳性NPN,HIV阳性无症状神经认知障碍(ANI)以及HIV阳性轻度神经认知障碍(MND)。


图片


PEA邻近延伸分析显示,HIV未感染认知正常NPN 与HIV感染后认知正常人相比,有25个蛋白差异表达。图中显示了7种最显著的蛋白,包括ezrin (EZR) (P = 0.0002)、galectin 8 (P = 0.0002)、LDL受体相关蛋白1 (P = 0.0002)、原蛋白(P = 0.0004)、排斥引导分子A (P = 0.0004)、清道夫受体A类成员5 (P = 0.0004)、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受体R3 (P = 0.0004)。


图片


进一步的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的NDE结果有显著差异。在认知受损男性的NDE中,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和neurofilament light显著增加,而在女性中没有变化。HIV阳性男性的NDE降低了p-T181-tau蛋白,而这是阿尔茨海默病增加的一种标志物,而女性则没有差异。NDE β淀粉样蛋白在认知障碍中没有增加。在HIV阳性的妇女中,有7种蛋白质被鉴定为无症状和轻微的认知障碍。在轻度损伤中,妇女的NDE显著降低组织蛋白酶S、总tau蛋白、神经元细胞粘附分子和接触蛋白5。认知受损男性的NDE中有12种蛋白升高,包括羧肽酶M、钙粘蛋白3、集落刺激因子2受体α亚基和中脑星形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这些差异可能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或应激、雌激素水平、抑郁、药物滥用和其他合并症有关,也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中所见的性别差异一致。


研究者发现血浆NDE可以识别HIV感染的神经元功能障碍,并区分病毒抑制男性和女性的认知障碍。认知损伤的血浆生物标志物提供了一种更快速、廉价、无创的方法来评估随着时间推移的损伤,并监测治疗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Ultrasensitive Immunoprofiling of Plasma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dentifies Syndecan-1 as a Potential Tool for Minimally Invasive Diagnosis of Glioma. Clin Cancer Res. 2019. 25(10).(案例一)

2. Profile of neuronal exosomes in HIV cognitive impairment exposes sex differences. AIDS 2019. 33:1683–1692. (案例二)

3. Snail regulates BMP and TGFβ pathways to control the differentiation status of glioma-initiating cells. Oncogene. 2018. volume 37, pages 2515–2531.(超离心制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