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可能是基因遗传的

  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贫穷可以嵌入基因组的大片区域,会在人类基因组中近10%的基因上留下印记。不过,基因记住贫穷的机制,还没有在研究中被揭晓。

这个消息一出,网友们纷纷脑洞大开,感叹“贫穷真的是命中注定”。一时间这个所谓的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成果是真是假,反而就没人关心了。

之前的研究已表明,社会经济地位对一个人的健康状况的影响不容小觑,而社会不平等性对全球来说都是棘手的问题,是一个巨大的压力源。

比如,较低的教育程度和收入,预示着心脏病,糖尿病,许多癌症和传染病的患病风险会增加,而这些患病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会因为上一辈的生活习惯和知识水平,继续延续到下一辈身上。

以上这些信息只能说明,贫穷确实会影响人的身体,但确切到会在人类基因组留下印记,这又是怎么解释呢?

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中提到,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与DNA甲基化水平有关。DNA甲基化在后天形成,能够在不改变基因序列的前提下,实现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决定了一个人身上有哪些特性能发挥出来,哪些特性发挥不出来。

举个例子:假设你的基因里有绘画天赋,可是由于你在贫穷的环境下成长,由此产生的压力让你的DNA甲基化水平受到影响,你的基因表达不到位,导致你这个绘画天赋就发挥不出来。

研究人员是如何发现的?

在这项研究中,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对近500名不同背景的人进行全基因组分析,希望通过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寻找DNA甲基化的变化与测试者的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

结果研究人员发现在1500多个基因中,有2500多个位点的DNA甲基化修饰水平与生命早期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SES)有关。

4.jpg

也就是说童年经历贫穷会影响成年DNA的甲基化水平。

研究人员说:“我们早知道,社会地位(SES)是健康的强大决定原因,但是我们身体“记住”贫困经历的潜在机制还不清楚。我们的发现表明DNA甲基化可能起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目前还不能确定DNA甲基化与潜在健康影响之间的确切机制。

研究人员说:“这将是我们接下来的研究重点,下一步我们想要确定DNA甲基化修饰是否真的是一种重要的机制,通过这种机制,社会经济地位可以在身体上留下持久的分子印记,并对晚年的健康产生影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从婴儿被妈妈抚摸的次数到童年的情感创伤,一切都可能促使基因发生这种微小的化学变化。这种微小的变化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重大的影响,可能影响儿童认知的发展,甚至在自闭症谱系障碍等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更有研究发现,甲基被加上或者减去能够从父母遗传到孩子,一代一代遗传下去。

可能有人听到这里会举一反三:既然贫穷会影响到人的基因表达,那么富裕也会影响到人的基因表达,往积极的方向想的话,如果我们现在努力赚钱改善下一代的成长环境,那么我们下一代就能获得更优质的基因表达了?

这种想法暂时无法证实,但出发点是好的,我们对贫穷的认识越深,对自己和对下一代的责任也会越强,我们常说的“寒门出贵子”,不正是这个意思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