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 | 难以想象,一篇Nature文章竟包含几十处明显造假

Nature上也有审稿漏洞?

前段时间,Nature杂志上一篇题为“A homing system targets therapeutic T cells to brain cancer”的文章被撤稿。2018年9月发表,2019年2月撤稿,时隔5个月,可见Nature当下的撤稿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11.webp (1).jpg


该文作者是美国德克萨斯州贝勒医学院的Heba Samaha等人,他们提出了一种可以促进T细胞靶向脑肿瘤的免疫治疗策略,这在几个月前还被广泛报道。


22.webp.jpg


以上是该文的撤稿声明,基于研究数据和实验图片存在的问题,通讯作者Nabil Ahmed等其他作者都同意撤回该文章,而只有第一作者Heba Samaha反对撤稿,毕竟好不容易在Nature上“混”了一篇一作文章出来。


不同于咱们此前提过的JBC杂志撤稿声明,JBC在撤稿中会点明被撤稿文章包含了什么问题,又具体涉及到哪些问题图片,没有任何遮掩。


而Nature则没有指出具体细节问题,也可能是因为确认具体的问题图片与虚假数据需要时间,为了尽早发出撤稿声明,减少误导,所以在撤稿声明中只是一笔“轻描淡写”地带过。


33.webp.jpg


如果只是单纯地去看Nature的那篇撤稿声明,你会觉得没什么大问题,可能只是人家作者的研究出现了一些偏差,有待修正后过段时间重新发表。


但事实并没有那么简单,当你将这篇文章下载下来后,再结合国际上其他学者提出的各种问题,你会惊讶地发现,这篇半年前发表的高分文章竟包含几十处明显的造假!咱们来大致看一下。


1. 正文中的问题图片实在太多,比如下图,颜色相同的标注框代表同一图片来源:


44.webp.jpg



2. 不止是正文图片复制问题太严重,放在文章补充材料中的图片也存在大量复制粘贴现象。即使是把复制出来的相同图片放在相邻的紧挨位置,审稿人和杂志社编辑居然也注意不到。比如下面这些:


55.webp.jpg


又比如下面这满满的一屏幕,都是显而易见的复制粘贴问题。你都不需要去看文章的具体内容、图注说明了,在文章中随便找图,都能发现几处问题......



3. 看了这么多低级的复制粘贴后,终于看到一处高级点的造假了,比如下图,Talin和LFA-1open之间的唯一区别似乎就是比例大小了。


77.webp.jpg


4. 当然,也有学者对随机部分肉眼可见的问题图片进行了专业性覆盖测试,发现两图的数据子集确实相同,比如下图:


88.webp.jpg


其中,也有不同的图片,但你只要稍加观察对比就会发现,下图中左右图的差异,似乎只是删除了图片的右下角部分。


99.webp.jpg


如果小伙伴们有兴趣,还可以继续去这篇高分造假范文中找假,我们就不在此逐一列举,实在太多了。


对于这种文章的讨论内容、研究结论,自然也大多数胡编乱造的,不具备任何可信度及科学参考价值,相关领域的小伙伴可千万不要引用,以免给自己的文章抹黑。


有的小伙伴会问了,那这种文章是怎么发表出来的?笔者认为这可能是个别审稿人和相关编辑的漏洞。


1010.webp.jpg


该文在去年9月发表后,引起业内轰动,同时也有学者随即指出问题,而Nature的反应也很迅速,在随后的10月就发布公告,提醒读者这篇文章的数据可靠性存在问题,正在调查。所以,该次事件的问题点应该是问题审稿人与问题编辑,并不在于Nature出版社的整体声誉。


至今,无论是低分水刊,还是高分顶级杂志,都被陆续曝光造假文章。这所有的造假都是有意而为之,而所有的造假终将得到惩治!也希望Nature能对此类严重造假的文章给出更具体的曝光公告。


分享